所有的愛情與人際關係都能夠放大我們的情緒,讓我們能分享,讓我們能用更多的角度去看這個世界,去感受不同的事物。所以如果一個人在交往的時候比單身的時候還更不快樂,那必然是妳心中有某個矛盾或負面的情緒因為在一起交往而放大

無論是其實不想在一起,因為寂寞而在一起,或內心的負面矛盾,都會造成在一起不快樂的狀況。

所以如果妳仍未察覺自己的快樂到底如何受到愛的影響,然後在交往後把愛的感覺當作快樂的來源,那交往當然會讓妳對愛與快樂的感覺更感到害怕

換句話說,在單身的時候妳可能容易處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 “半壓抑“ 的狀態,雖然沒有在交往時這麼多愛戀的感覺,但至少自己焦點是放在許多地方能夠刺激自己讓自己分心,例如自由的認識不同男人,和朋友出去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完全掌控自己的時間等等,所以讓妳 ”想不快樂也難“。

如果妳在交往後就不快樂,那妳必然有傾向在交往時把對方當作自己感受愛的唯一來源。所以很不巧的是,這種情況往往都不是 “由自己內心發出來的愛”,而是 “透過對方的認同與存在,所讓自己感受的愛”。

所以要解決這種狀況,妳必須了解並採取以下方法:

1)了解愛是一種心理需求

如果妳口渴,妳會不會叫說 “寶貝~~為什麼都不為我喝水嘛”?當然不會,因為妳知道妳可以自己搞定。

所以就和口渴一樣,如果妳把愛當作一種 “神秘不可捉摸然後又不在自己的掌控範圍之內且需要他人來給予自己” 的東西,那當然很難讓這份需求獨立出來,然後客觀的去滿足它。

這就是為什麼去客觀的看待並了解自己的每一份感覺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2)察覺自己索取這份需求的方式

如果妳今天有交往後就開始無法快樂的症狀,妳一定會感到有 “束縛” 的感覺。並不是對方束縛妳,而往往卻是妳自己束縛自己。

這時候的重點就是 “焦點”。妳必須要察覺妳的 “快樂” 是不是和 “愛” 這兩種感覺 “連” 的非常緊,好像是如果沒有愛就沒有快樂的感覺。

當妳能夠察覺妳自己的快樂與灑脫和愛的需求其實只是 “鄰居” 並非 “同居” 時,妳就能告訴自己 “啊~原來愛的感覺並不是決定我快樂的關鍵”。一當這兩種感覺能夠各自獨立時,妳就能自由地選擇如何去製造這兩種感覺

3)主動去獲得這份需求

當妳能夠將這兩種感覺分開的時候,就可以主動嘗試自己能做些什麼讓自己感受愛,或快樂。

這時候妳只要去做些一般讓妳快樂的事情,例如學才藝、和朋友出去、工作等等,就能發覺妳更能夠在交往時感受自在與快樂因為妳腦中的那個 ”我一定要有他的愛才能快樂!“ 的思維模式已經被妳斬斷,因此就不會在交往時以任何形式害怕失去他,而慢慢能夠放下得失心的去感受快樂

而針對與他共同建立的愛,妳將更能夠去用心且降低自己得失心的態度給予對方,因為妳不會有 ”如果我愛更多了,我會不會無法得到愛?那會不會因此無法快樂?“ 的思維模式。而當妳更灑脫的去愛對方後,妳當然也更能夠簡單的讓自己處於佔上風的狀態。

這種深層的察覺與內在抽離一般透過協助比較容易快速完成。但如果妳常反思或寫日記觀察自己的內在想法,其實也可以簡單做到。

這條路對於每個女人的情況都會有些許的不同。但不可否認的,每個女人都會希望能夠感受各種愛與快樂。而真正能讓妳獲得自由、快樂與愛的,只有當妳能夠相信自己,並讓自己勇敢的向前進,突破當下的每一個困難,妳所採取的行動。所以我希望妳今天就開始嘗試察覺自己在交往時的深層恐懼,然後了解自己可以安心的從這個恐懼中獲得自由

張明弘·凡傑李柯

 

Send this to a fri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