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擁有自己的生活重心是學習持有安全感非常重要的一環,而 “工作” 又是生活重心非常大的一部份,所以照這個邏輯推算,絕大部份的人就會直覺的開始問這個問題:

“我想要的是什麼?“

但很不巧的,這個問題有個非常大的瑕疵,因為如果妳用這個問法找尋自己人生的目標,方向,或天職,妳到了某種程度後必然會開始迷失然後懷疑自己,並容易會陷入下一個問題:“這到底是不是我想要的?”而一般人在這個情況下往往只會去懷疑這個答案本身,並不會去懷疑自己是否問錯問題。那應該怎麼辦?答案就是這個:

妳真正要問自己的並不是 “我要的是什麼?”,而是 “我希望創造的是什麼?”

在學習自由狀態的課程當中我們了解到人有所謂的 “體驗” 和 “創造”,白話的說就是感受和努力做些什麼的意思,像是和朋友打屁聊天看電影放鬆就是體驗,寫報告或改變自己的習慣態度則是創造。用一個作品的角度來說,欣賞一幅畫就是體驗,把這幅畫畫出來則就是創造的行為。這最大的重點就在於大部份的人在問 ”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的時候,容我直白的說,其實都只是在變向的問 ”我想要怎麼爽?“ 而已

所以我必須告訴妳,相信妳已經隱約的察覺,雖然這個世界有許多美好的人事物讓我們體驗,珍惜,和滿足,但真正讓妳感到充實,滿足,且能夠超越自我的,往往都是來自於因為妳的創造。道理很簡單,因為我們無法由體驗來定義自身的存在,但卻可以透過創造建立理想的自我。而這個世界上沒任何東西比知道 “自己擁有造就自我的能力”,會給予妳更大的安全感。這包括了創造妳想要的工作職位,創造工作上的業績,創造與人的關係,創造興趣中的作品,創造自己的習慣;每當妳選擇又麻煩、困難、不安和未知的創造時,妳就能擁有超越所有妳目前認知的強大力量;因為妳做任何事情的動力將不再會受限於妳想要獲得的東西,而是會因為妳心中想像的理想而擴張。

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強調過想像力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會告訴妳透過想像力創造這件事,其實就是指創造自我的意思。畢竟如果妳沒有先想到,那妳也不會行動去做。

有些許社會經驗或藝術相關知識的人都知道,要做一個計畫或作品,首先必須要有一定程度的 “倒算” 才行,也就是妳必須大略的先擬定出自己想要表達什麼,目的是什麼,這個作品要讓人有什麼感覺,然後客觀的去檢視和計畫該去如何呈現。說穿了,這就是創造,也會迫使妳更去思考和檢視自己真正想要表達的是什麼或如何去表達和計畫。所以當妳用 “我希望創造的是什麼?” 來找尋自己的天職,人生方向,或回答愛情中任何的問題時,妳雖然不一定當下就能找到正確的答案,但妳必然會因為這個問題而更了解妳自身的存在。換句話說,妳就會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創造雖然困難,但在很多時候卻是唯一能夠讓妳心服的答案。例如多數女人在一段關係中直覺所想到的多半是用 “自己能夠獲得什麼” 或 “他的條件如何” 等等的方式來判別這段關係 ”好不好“ 或 ”要不要持續下去“。只是就和我們剛才所學到的一樣,這是用 “體驗” 的基準來檢視關係其實就是 “我要如何才能索取更多” 的意思,那我們知道這種態度在一段關係中必然會成為雙方成長的阻礙。相反的,如果妳問自己 ”我希望創造什麼樣的關係?“,那我敢向妳保證,這個答案的方向絕對會是非常的不同,不但將會更完整,更會有動力去給予,也更會讓妳感到滿足和在愛情中自由的感覺。這就是我們在專屬課程中學到 ”融合“ 的意思。透過這種方式,妳將會更清楚的了解妳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樣的愛情。

如果妳今天對於自己的人生或工作處於迷惘的狀態,妳也可以用一模一樣的方式問自己,想想看說 “我在自己的人生中,想要創造什麼?”,“我希望用下一個十年創造什麼?”,或是 ”我希望透過什麼工作內容表達自我存在?“。只要妳這樣問,妳就會發現自己所導出來的答案和 “什麼樣的工作比較適合我?” 或 “哪一家公司的待遇比較好?” 有本質上的不同。因為工作就創造,妳只有從創造的角度去思考工作妳才能找到真正能夠滿足和自己想要的成就感。就和妳約會的時候,如果妳的腦袋一直只想著他要怎麼樣,他要多喜歡妳,那這就會成為束縛妳的得失心。相反的,如果妳把焦點放在創造美好的氛圍,創造能夠拉出三種慾望的感覺,那結果來說反而就會對妳更有利。

我希望妳透過這個思維模式的轉變,讓自己能夠真正在人生與愛情中更輕易的找到自己能夠前進的勇氣,並實際的做出行動。記得,只有當妳自己強大之後,妳才有可能幫助他人。故此,妳自身的成長其實意味著他人的福氣與幸運,但對妳來說,這將會成為妳所能夠實質影響並決定的命運。

記得,創造就是妳成為理想自我過程的體驗。

妳真正要問自己的並不是 “我要的是什麼?”,而是 “我希望創造的是什麼?”

張明弘·凡傑李柯

Send this to a friend